国际旅游活动通过涉及游客和东道国社会之间的全方位接触。旅游常常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手段缓解国家之间的政治紧张、促进和谐,甚至促成长期的政治和解。已有很多研究给出了国与国之间旅游活动如何改善政治关系的经验证据。本研究则切换视角,将目光聚焦在政治关系变化对国际旅游流的影响上来。与之相契合的经验证据有美苏冷战、以色列与周边邻国的对抗,这些证据均说明国与国之间政治关系的紧张会直接阻碍双边旅游。
具体而言,本文将研究设置在中-日-韩三国间复杂的背景下,研究中日、中韩政治关系如何影响中国人赴日、赴韩旅游。本研究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突破了以往研究所采用的双边范式,发展出多边范式。日、韩作为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两个出境旅游目的地,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两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替代关系,任何影响中日旅游客流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中韩旅游客流,反之亦然。引力模型将政治关系视为一种“距离”;本研究将中日“距离”和中韩“距离”作为影响我国对两国出境旅游流的因素。
在论文的附录部分,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从游客出游效用函数出发严格地推导出,在多边效应的框架之下,中日、中韩政治关系变动如何决定中国人赴日、赴韩的规模。该理论模型为论文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在论文的实证部分,本研究采纳一种新颖的政治关系度量方法——文本计量法,借助该方法研究人员完成从负面到正面的、分级明确的政治关系度量。具体而言,研究团队对8000多份人民日报刊登出的文章进行了手工整理、评价,进而获得中日、中韩政治关系的度量。之后,收集1997-2018年的月度数据,构建MGARCH模型展开实证估计。
实证结果表明:政治关系对于出境游的影响将在3个月后达到峰值,其中一半的影响会在6个月后消失;中日政治关系恶化将提升中国赴韩旅游规模;此外,该研究还检测到政治效应的不对称性——即游客对负面政治事件的反应强过对政治和解的反映,对钓鱼岛这样领土争端的反应大过对中日战争认知争端的反应。
就实践意义而言,该研究的估计模型为预测政治关系突变后的旅游流动态路径提供了有用的工具,对旅游业的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