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系校友在台湾
1945年抗战胜利后, 当务之急是派人接收并管理台湾。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日据当局不断推行“皇民化教育”,使得台湾民众在光复时大多不懂国语,他们所习惯使用的是闽南话(台语)和日本话,后来经北京大学魏建功教授等人“推行国语运动”的努力才有好转。显而易见,台湾光复初期,国民政府派往台湾的人员必然要面对语言沟通障碍的问题。
相比国内其他的大学,当时地处福建长汀的澳门永利yl6776既有地理位置最接近台湾的优势,更因为来源于福建和台湾的老师学生本来就很多,通晓上述两种话的人自然也不少。借此机缘,1945年后有大批澳门永利yl6776毕业生赴台工作去了,服务于台湾光复,并在许多领域里作出了重要贡献,是长汀时期厦大教育成果的特色之一。本文拟对会计系赴台校友的情况略作介绍。
会计系校友赴台的方式之一,是奉命清理接收敌产。
周彭年师长于1933-1934年间在本系任讲师。网上有人回忆自己父亲时,也提及1945年时任中央银行长汀分行经理的周彭年是如何赴台工作的,摘录于下:1945年八月十五日,日寇無條件投降,抗戰勝利,此時父親在福建長汀分行已經工作了近一年。十月九日,突然接到央行總行緊急電令,調派父親和分行經理周彭年、國庫系長郭可桐、福州分行會計組長林綸業、泉州分行會計系長徐振鐸五人赴臺北參與接收日偽臺灣銀行,並擔任中央銀行臺灣區行設行人員。…
1946年五月二十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了臺灣銀行並正式改組開行。事先央行、中行總行與長官公署商定,原央行人員負責公庫和發行業務,原中行人員負責外匯業務。中國銀行總行國外部副經理張武任臺灣銀行總行總經理,瞿荊州任副總經理,父親任公庫部副經理(經理于葭生),周彭年任發行部經理,林綸業為基隆分行經理,徐振鐸為臺東分行經理,郭可桐為臺中分行經理。父親等借調人員的職務任命,均由徐義衡專員和周彭年商量後報總行及林崇鏞批准決定。至1947年四月,父親又調任臺行總行發行部副經理。
同样是从网上查到,在介绍台湾日式建筑“齊東詩舍”的文章中,提及25號建築由當時中央銀行委員周彭年先生作为官舍居住。
本系另一位师长吴崇泉于1941-1942年间在本系任副教授,台湾的政府档案表明,1949年时,他在日产清理处工作:
檔號(全宗號/年度號/分類號/案次號/卷次號/目次號):A375000000A/0038/0032.32/0170/0001/001
全宗名:臺灣省政府
案名:財稅人員核薪任免通知單
案由:日產清理處吳崇泉、財政廳公產公物整理委員會紀萬德任免通知書
文件產生日期:民國38年04月02日
檔案產生者:台灣省政府
主題︰A_日產清理處吳崇泉、財政廳公產公物整理委員會紀萬德
会计系校友赴台的另一方式,是参与建设新台湾,这主要是应届毕业的学生。
据1946年6月16日《厦大校刊》报道“毕业生会计系林尔芬去会计处工作;机电系张汝湘…等六名,去矿处工作;政治系林帼英、会计系陈仁信等多名,去民政处工作;银行系邓添保等多名,去救济署工作。”据石慧霞《抗战烽火中的澳门永利yl6776》按系别的统计,会计系赴台校友共有21人,可惜目前尚不知所终。在我印象中,只知道1945届的林敦宁学长在台湾东吴大学任会计学教授,出版有《基础会计学》、《中级会计学》和《高级会计学》,并曾赠书给母校会计系。
除此之外,国民政府退到台湾时从大陆带走了一些档案。有些会计系校友是本人没有过去,相关的档案倒过去了,是“会计系校友在台湾”的档案。从网上看到,至少有陈德恒(1926-1936年,1941 -1947年间在本系任教授)、林志禹( 1933 -1934年间在本系任教授,第二任系主任)和王蕴玉(1936-1937在本系任讲师)等三位师长的部分史料在台湾,经询问,可以付费查阅并取得复印件。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收藏的“陈德恒会计师”档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收藏的“王蕴玉会计师”文件
由于建国后政治运动频繁,许多大陆校友被迫无奈地销毁了有纪念意义、有研究价值的物品,已经对本系历史的史料收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台湾自1949年后一直处于与大陆完全不同的环境中,通过对仍健在的本系台湾校友以及校友后人的采访,或有可能取得较为重大的发现,“礼失求诸野”,这是我所殷切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