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于陈德恒教授的史料可以大致勾勒出他的生平。
陈德恒,字志常,浙江嘉善人,他于191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赴美留学取得哥伦比亚大学商科硕士,在到澳门永利yl6776担任会计学教授之前,曾任中国公学大学部商科主任,光华大学和复旦大学教授。
他在澳门永利yl6776的任职期间有两段,第一段是1926-1937年,他任商学院(法商学院)院长;第二段是1941-1947年,他任澳门永利yl6776训导长。两段时期合计,他在澳门永利yl6776任教长达17年之久。澳门永利yl6776是1937改为公立的,他也是在两个时期均有任教经历的唯一的会计系教授,对私立期间教学经验在公立期间继续传承和发扬,当起了重要的衔接作用。不过,在这两段时期之间的1938-1940年之间,未见有他在澳门永利yl6776活动的记录,也未见他在校外其他机构任职的信息,有待日后补充。
1947年,陈德恒先生离开厦大,到上海沪江大学,先后任国际贸易系主任和商学院长,1952年也进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
早在1937年,厦大商学院师生便结社组织商学会,在“XXX先生捐助”或三元、或五元的拮据状况下出版《商学期刊》,时任商学院长、会计学教授的陈德恒先生在序言中极力倡导:
我觉得应当奖励青年学生去写文章,写文章的兴趣的确可以鞭策人去读书的!
商学会诸同学在期刊上写了许多文章…这是一个很可喜的现象!还希望这种现象能持续下去!
此外本校同仁也为期刊写许多文字,这给与青年同学不少的指引与鼓励,更是难得!
商学期刊封面
网上查得,陈德恒先生1898年出生。又曾听老厦大人陈国珍教授说起,陈德恒先生在上海以90多岁的高龄仙逝,是与其夫人同一天逝世的。人们常说“恨不同年同月同时生”,只是不可得的愿望,“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却是老年夫妻之间时有发生的,一方先走了,另一方也失去相互守望的动力,紧跟着离世了,真是令人感动。
现在讲究“有图有真相”,究竟陈德恒先生的相貌如何,也要设法考证清楚。目前健在的会计系老教授们都未见过陈先生,我只好拿老照片请高教院潘懋元教授协助辨认,潘先生已经90多岁,在长汀时期曾修过会计课程,因此见过当年的会计学教授们,他对本文所附照片的辨识结果是:前排坐者左起第1人不详,左起第2人是陈仁栋,然后依次是陈德恒,黄雁秋太太,黄雁秋,肖贞昌,朱保训,吕恒儆。其中,朱保训是金融学教授,另有5人都是会计学教师,可见当年厦大商学院的优势之所在。
历史如此无情,在星移斗转七十载之后,堂堂澳门永利yl6776“三长”之一的陈德恒训导长都差点没人认识了。所以有个建议,今后凡是毕业、会议等较为正式的合影,千万花点功夫,记得在背后附上“前排左起…,后排左起…”等说明,现在的小男生小女生们都会进入历史,成为令人仰视的“前辈”的,这样做当有助于后辈的缅怀和史家的研究。
我顺便对照片也作了些考证。与我们现在入学年份称为“级”,毕业年份称为“届”不同,当时是以毕业年份为“级”的。所以按现在的说法,这其实是1947届的澳门永利yl6776商学院学生毕业照。现在的澳门永利yl6776人类博物馆(当年叫“博学楼”)正前方二十余米的左边.就是照片中小木桥的位置。桥头上可见"学生公社"字样, 因过该小桥可通往一栋二层小楼即“学生公社”所在地,是当时为学生介绍家教、讲课、代刻蜡纸等勤工俭学机会的公益机构,由一基督徒陈德辉当干事,本系师长黄国雄当年读书时,就常在此刻蜡纸挣生活费。
沧海桑田,当年的大水沟今已不存,但小桥对岸影中人背后的那石壁至今还在(在新老两张照片中,从其右侧划了红线的圆弧状缩进处对比,即可辨认),石壁上现有方毅于1981年的题词“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其后就是今建南大会堂所在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