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第二届中国财务与会计学术年会——“新时代财务与会计的中国问题研究”会议综述

编辑者:吴琼 | 发布时间:2018-11-26

 

        20181117-18日,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财务与会计专业委员会主办,澳门永利yl6776、澳门永利yl6776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澳门永利yl6776中国公司金融研究中心、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课题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财务与会计学术年会”在澳门永利yl6776顺利召开。会议以“新时代财务与会计的中国问题研究”为主题,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澳门永利yl6776、中山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广州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北卡罗纳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威斯敏斯特学院、英国思克莱德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等国内外五十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二百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收到投稿近300篇,经过专家评审选出132篇论文参会,参与论文的作者有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达拉斯大学、内华达大学、奥克拉荷马大学、西肯德基大学、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威斯敏斯特学院等;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卡迪夫大学等;法国巴黎HEC商学院;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新西兰昆士兰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澳门永利yl6776、中山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国内外六十多所高校的教师和研究生。

17日上午,在大会秘书长、澳门永利yl6776财务系主任吴育辉教授的主持下,学术大会在澳门永利yl6776科学艺术中心举行盛大开幕式,澳门永利yl6776校长助理谭绍滨教授、澳门永利yl6776院长叶建明教授、《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刘霞辉研究员分别致以热情洋溢的欢迎辞。随后举行了毕马威优秀论文颁奖仪式。紧接着,佛罗里达大学Jay R. Ritter教授,香港大学林晨教授,学会主任委员、大会主席、澳门永利yl6776吴世农教授三位国内外顶尖学者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组委会联系主席陈晓教授、刘星教授、魏明海教授、张新民教授、吕长江教授、王跃堂教授、许年行教授、吴超鹏教授、郑国坚教授等出席此次会议。最后,《经济研究》编辑部专家还针对参会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和交流互动。17日下午和18日全天,参会论文作者围绕大会主题,分为公司财务、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三大部分20多个专题,在各自论文所属专题的分会场中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翔实论述,并与论文点评人与现场与会者进行了思想和学术上的激烈交锋与深刻交流,思想的火花闪耀在每一个分会场。

一、主题演讲

在主题演讲中,Jay R. Ritter教授、林晨教授和吴世农教授分别就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美国市场的IPO研究,金融科技信贷及实际经济效果,价值链的权力及其定价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Jay R. Ritter教授认为每个市场的IPO定价都被低估,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中,由于证监会对市盈率的限制,IPO定价严重偏低(平均为157%),这其实相当于对上市公司征税。此外,在中国和印度市场中,尽管出售IPO的过程被称为询价圈购(book building),但其实质相当于拍卖,只是在中国是有价格限制的。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市场中的IPO活动,Ritter教授发现:(1)尽管经济高速增长,但中国股市的回报率却很低;(2)在美国和欧洲,小公司IPO的长期回报率非常低,但这种模式在中国并不存在;(3)在中国,IPO前分析师对IPO的报道很普遍;(4)对于计划筹资的公司来说,中国证监会经常暂停IPO将导致较高的机会成本。

林晨教授的研究发现,随着2016年国务院出台《推进惠普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小微贷款及各类P2P投资平台迅速扩张。蚂蚁金服凭借每天的自动信用评估系统,将信贷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信息甄别”中的soft information变为hard information,使该项金融科技在小微贷市场获有一席之地。除此之外,腾讯基于社交网络数据建立的微众银行也帮助其在消费贷市场中分得较大市场份额。那么,金融科技真的能普惠大众吗?针对该问题,林晨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金融科技是否能够影响公司的增长?是否能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否会影响公司业绩波动?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对于逆周期的行业或公司,金融科技信贷能显著降低公司业绩的波动率;这种效果在经济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以及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更显著;而获得金融科技信贷的公司也能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

吴世农教授基于社会学中“权力-依赖理论”和公司财务的“营运资本管理理论”,提出企业在价值链的权力概念,并通过理论建模构造了“价值链权力指数”。吴教授发现:(1)价值链权力指数与融资成本成反比,即价值链权力越大,债务资本成本越低,股权资本成本也越低;(2)供应端权力指数与债务资本成本显著负相关,但股权资本成本影响不显著。(3)需求端权力指数不仅显著影响债务资本成本,而且显著影响股权资本成本。(4)价值链权力指数越高,公司价值越大。但是,随着价值链权力指数增强,公司价值呈现倒U型态势,即存在一个“最优的价值链权力”,使得公司价值最大。吴世农教授提出的价值链权力与公司融资成本和公司价值的理论模型,为探索价值链与公司财务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学理基础。同时,其研究结论对于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公司可以通过加强营运资本管理能力,提高并优化其价值链权力,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公司价值;另一方面,公司可以使用其供应链权力指数,评价其在供应链两端的竞争力,并进行合理的市值管理。

在广州大学校长魏明海教授的主持下,《经济研究》编辑部专家刘霞辉研究员、郑红亮研究员、陈小亮博士以及谢谦博士上台与参会人员开展了一场互动和交流。针对大家关心的《经济研究》编辑部如何选取稿件,财务与会计领域学者如何在《经济研究》获得更多的论文发表等问题逐一进行详细的解答。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二、公司财务主题研究

本次会议的公司财务主题论文紧密结合公司实践的需要和我国制度文化背景,精选了投资者情绪、资本成本、银行信贷等方面的核心内容,传达了公司财务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许多经典资产定价理论无法解释的金融市场异象,一些金融学家应用投资者主体的心理与行为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这种非理性现象。本次会议资产定价专题论文主要从投资者情绪、投资者关注度视角切入,进一步丰富了投资者情绪指标度量(Zhu, 2018; Chu et al., 2018);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因素(赵宣凯等,2018);投资者关注度指标度量(Chen et al., 2018; Roulstone et al., 2018)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得到了投资者情绪、投资者关注度与资产定价之间更加稳健的研究结果。除了研究股票市场当中的定价问题,还有学者探究了共同基金(Cheng et al., 2018)、信用违约互换(Cathcart et al., 2018)、利率互换市场(Fan et al., 2018)、以及外汇市场上的投资者预期(陈蓉、冯智杰、李金丹,2018)。

资本成本是现代财务理论中复杂程度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一个指标。国内外学者对于资本成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视角涉及资本成本内涵的确定、资本成本的测算及资本成本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次会议资本成本专题收录的三篇文章分别从投资者赌徒心理(Hu et al., 2018)、信息披露(陈宋生等,2018)、公司盈利下行风险(Luo & Zhang, 2018)三个方面研究了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金融对经济增长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Levine, 1997)。处于转型中的经济体(包括中国)的金融体系的运作和经济增长更多与银行的发展相关联(Allen et al., 2005; Graham et al., 2008)。随着银行信贷数据(包括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贷款担保等)可获得性的增加,研究者开始从基于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框架考察银行信贷投放是否存在金融歧视,转向利用银行信贷数据研究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以及信贷条款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本次会议银行信贷专题论文分别从客户信息披露(陈西婵和刘星,2018)、自然灾害(Bos et al., 2018)研究了银行信贷的影响因素,从企业创新(Qi & Ongena, 2018)、风险承担水平(张敏等,2018)研究了银行信贷对微观企业的影响。

此外,本次会议还从企业投融资决策、企业税收方面做了专题论文报告,各个小专题整体展现了现代公司财务研究的基本框架和研究现状,为我国公司财务研究领域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公司治理主题研究

本次会议收到的投稿论文中有大量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这说明公司治理这一经典研究问题仍然受到许多优秀学者的高度关注。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中国现代企业的治理效率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下面将从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和后果两个角度,对本次会议相关论文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此次会议的召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本次投稿论文围绕机构投资者、董事会、高管薪酬激励以及信息披露四个方面,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展开了丰富讨论。下面我们将对其进行简单归纳:(1)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用手投票用脚投票干预公司内部治理,进而降低其代理成本(汪玉兰和易朝辉,2017Almazan et al., 2005Giannetti & Yu, 2016Mejbel & Bader, 2015Puspa et al., 2016)。陈玉罡等(2018)、赵阳等(2018)、高开娟等(2018)、Chen et.al2018)以及Heng et.al2018)聚焦机构投资者视角,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作用,或者发挥股东积极主义功能,降低代理成本,缓解代理问题。(2)董事会是公司内部的重要治理机制(Zahra & Pearce, 1989),是公司决策控制系统的制高点(Fama & Jensen, 1983)。Li et.al2018)、Huang et.al2018)、Feng et.al2018)、刘峰等(2018)以及梁上坤等(2018)聚焦董事会特征,从内部董事和外部独立董事等不同角度,对董事会的独立性及其公司治理效应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研究结果对揭示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机制,打开董事会治理的黑箱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3)高管薪酬激励作为重要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有利于限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缓解管理层与股东的委托代理问题。因此,该问题亦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Hong2018)、Li et.al2018)以及Nanda et.al2018)聚焦企业内部薪酬设计,研究发现,合理的薪酬设计能够显著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并对企业业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421世纪以来,全球资本市场的实际运作中,各种财务舞弊和会计丑闻层出不穷,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不容乐观。信息披露能否通过降低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资金成本,缓解逆向选择、降级道德风险等途径,提升企业价值?该问题一直未得到一致结论(Bloomfield & Wilks, 2000; Bushman & Smith, 2011; Biddle & Hilary, 2006; 于李胜和王艳艳, 2007; Li, 2008Li, 2010a; 程新生等, 2012)。金祥义等(2018)基于深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信息,研究发现企业有效的信息披露,能够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经营现金流量渠道,进而提高企业的成长能力。李璇等(2018)和卞世博等(2018)基于企业风险信息披露和业绩说明会角度,研究发现信息披露会对企业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本次投稿论文基于盈余管理、创新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三个维度,对公司治理的经济后果和非经济后果进行了深入探讨。下面我们对其进行简单阐述:(1)盈余管理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历经30年的发展,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重点。Chen et.al2018)、余怒涛等(2018)、刘梦宁等(2018)、郑登津等(2018)以及汪小圈等(2018)着眼于盈余管理视角,考察公司治理与其的互动关系。具体而言,这些文章分别从管理层解雇风险、管理层业绩、大股东退出威胁及异质性、以及党组织嵌入方面,研究了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及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2)创新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驱动力(Solow, 1957)和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来源(Porter, 1992),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不同领域学术研究者的关注。应千伟等(2018)和冯飞鹏等(2018)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产业政策以及劳动力配置等外部宏观政策对企业创新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杨理强等(2018)和胡国强等(2018)研究发现媒体报道、信贷市场等市场因素也对创新发挥了外部治理作用。翟淑萍等(2018)、Hsu et.al2018)、Pang et.al2018)、肖忠意(2018)、佟岩等(2018)以及罗正英等(2018)基于公司层面特质信息,研究发现养老保险、股权质押行为、金融化行为、交叉上市以及客户关系亦会影响创新产出。此外,Yang et.al2018)和郎香香等(2018)聚焦管理管理者特质,研究发现管理者的财务专长、从军经历等对创新具有显著影响。(3)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中共同浮现的新兴话题(Ferrell et al., 2016; Lins et al., 2017)。CSR最早由Oliver Sheldon1924年提出,并引发巨大反响。Lin et al.2018)、Antai et al.2018)以及吴红军等(2018)研究发现公司战略特征、控股股东特征、薪酬业绩敏感度会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四、资本市场主题研究

本次会议的资本市场主题论文紧密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制度背景和特征,精选了IPO、企业风险投资、企业并购、企业信用评级、股价崩盘风险、资本市场监管制度等方面的核心内容,展示了中国资本市场研究的重要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上的主要方式,对企业融资和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本次投稿论文基于IPO时机选择、IPO发行折价异象以及IPO业绩变脸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IPO领域仍未有最终定论几个主要研究问题。Lu (Jolly) Zhou & Mehdi Sadeghi2018)发现,企业应该在具有高创新产出的阶段上市;白学锦、窦超和王瑞华(2018)基于社交媒体的视角,研究了微博造势对IPO及资本市场的不利影响;李晓慧和蒋亚含(2018)探讨了IPO后“业绩变脸”现象,发现不同券商和企业规模组合下的业绩产出,大券商大企业的强强组合并未体现出最优的业绩。

企业IPO后,利用资本市场的平台,规划、实施各种投融资活动、募集项目资金,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本次投稿论文从风险投资、企业并购、企业债务融资资质鉴定等角度探讨了企业投融资决策。基于风险投资经济后果的视角,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对公司创新活动(黎文飞、郑国坚和张琳君,2018)、并购活动(李善民、杨继彬和钟君煜,2018)、公司治理活动(Zhou et al., 2018)等存在积极影响。企业并购专题分别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廖珂和谢德仁,2018)、高管特征(柳建华、徐悦和蔡贵龙,2018)、高管激励(董艳和王姝勋,2018)、官员腐败(刘春等,2018)等视角研究其对企业并购倾向、并购规模及并购方式的影响。关于企业债务融资的研究,主要围绕银行信用评级下调(Liu & Wang, 2018)、企业信用评级购买(潘怡麟、张舒怡和朱凯,2018)、信用评级机构专业能力(杨国超和刘琪,2018)等方面展开。

然而,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开展各种投资活动,获取投资收益的同时,不能忽略与投资收益并存的投资风险。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爆发和漫长的熊市引发的股价崩盘风险,其形成原因以及产生的经济后果已成为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股价崩盘风险,投稿论文主要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展开研究。基于正式制度的视角,Tang et al.2018)探讨了结构化主体是否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基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主要从文化多样性(黄灿和刘毓芸,2018)、企业与投资者间的网络互动沟通(王铁军,2018)、富豪上榜事件(向元高和罗进辉,2018)等视角探究了其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

此外,自企业成功IPO迈入资本市场以来,时刻面临着资本市场监管制度的监管与约束。在我国当下的经济体制与现状中,资本市场监管体制建设与变革的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伴随着深港通、沪港通的开通和A股纳入MSCI指数,资本市场开放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傅仁辉和王一斐(2018)以深港通标的股和非标的股为样本,研究了深港通政策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发现深港通的开通显著提高了标的股票的流动性水平。顾明和倪骁然(2018)对A股正式纳入MSCI指数的公告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股成功纳入MSCI指数成为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重要标志,带来了更活跃的知情交易,这对于增进市场交易的活力乃至提升资本市场有效性都具有积极意义。以上两篇文章都发现,资本市场的开放都有利于提高市场活力,改善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肯定了资本市场开放的相关制度带来的好处。从微观层面,张兵(2018)通过讨论我国股票市场交易机制,发现我国的T+1交易机制扭曲了股票价格生成机制,对2015年以来的股灾和熔断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不利于散户投资者。另外,作者首次提出隔夜收益率可以作为T+1交易机制的代理变量,并发现中国股市的隔夜收益率为显著的负值,还发现T+1交易机制对于投资者意见分歧更大、风险更高、个体投资者占比更高、套利限制更高的股票的影响更大,导致这些股票开盘跌幅更深。

五、大会特点

这次会议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前沿性”,即入选此次会议的论文选题新颖、逻辑严谨、方法规范,作者积极探讨我国公司财务、会计、审计、银行、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的前沿问题,热点和难点问题。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即作者注重基于中国制度和本土文化特征,深入探索新的时代背景下财务、会计、审计、银行、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的中国问题。三是“国际化”,论文的作者和参会代表来自中国大陆、港台地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内外的著名高校。四是“交叉性”,即论文研究的主题不仅涉及公司财务、会计、审计、银行、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而且注重探讨财务、会计、审计、银行、资本市场、公司治理之间的交叉问题,及其与技术创新、互联网、价值链、机器学习、心理行为、新闻传播、语言学、社会学等的交叉问题。五是“创新性”,即入选会议的论文和会议的获奖论文,充分体现了各位与会专家学者的良好的学术素养、广阔的视野、深度的认知、独特的选题、独具匠心的研究设计、缜密的理论分析和严谨的实证研究,不仅反映了我国财务、会计、审计、银行、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等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体现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注重研究创新的大趋势。

 

 

 

撰写:柳颖、伍翕婷、李海丽、张哲远、陈志锋、游家兴

统稿:游家兴

摄影:刘晓宇、张琳、若雪、张钰琪